加入书签 | 推荐本书 | 返回书页 | 我的书架 | 手机阅读

龙腾小说吧 -> 历史军事 -> 大国崛起

第163节:第八章 俄罗斯(23)

上一页        返回目录        下一页

    1990年1月,戈尔巴乔夫被迫放弃苏共在政治体制中的领导核心作用,承认了多党制的现实。更多小说 ltxsba.com同年2月,他在苏共中央二中全会上首次公开提出设立总统制的建议。3月,经第三次非常人民代表大会的激烈讨论,以1817票赞成对133票反对的悬殊结果通过了设立总统制的决议,并选举戈尔巴乔夫为苏联首任总统。总统职位的设立和第一任总统的产生,使苏联初步形成了“三权分立”的政治体制:苏联人民代表大会、苏联最高苏维埃为立法机关,行使立法权;苏联部长会议作为政府行使执行权;苏联最高法院、苏联最高检察院等司法机关行使司法权;苏联总统则独立于最高苏维埃之外,与最高苏维埃相互制衡,并保证国家最高立法权力机关与国家最高执行权力机关之间的协调。1990年12月苏联第四次人民代表大会把苏联部长会议改组为总统领导下的内阁制,使行政权直接置于总统控制之下。

    从1990年起苏联各加盟共和国、自治共和国、边疆区、州、市等陆续举行了地方苏维埃选举,以实现“一切权力归苏维埃”的改革目标。但随着戈尔巴乔夫改革的失败,苏联民族分离主义运动日益发展。1990年3月11日,立陶宛率先宣布脱离苏联而独立。同年,俄罗斯联邦举行选举,叶利钦当选为俄罗斯联邦最高苏维埃主席。在俄罗斯联邦第一次人民代表大会上,通过了《俄罗斯苏维埃联邦社会主义共和国国家主权宣言》。此后叶利钦在苏共第二十八次代表大会上宣布退出苏共。其他九个加盟共和国也迅速仿效,宣布本国是主权国家,本国的法律高于全苏法律,开始同联盟中央分庭抗礼。1991年6月12日俄罗斯举行总统选举,叶利钦获得57?3%的选票,当选俄罗斯第一任总统。7月10日叶利钦正式宣誓就任俄罗斯联邦总统,不久就签署了针对党的俄罗斯联邦国家机关非党化命令。从此,党在俄罗斯联邦的活动开始受到限制。

    1991年,苏联政治经济局势全面恶化,已经到了难以挽回的地步。12月7日,戈尔巴乔夫发表讲话公开承认:“苏联政治体制改革出现了重大的失误,造成了严重的、消极的、摧毁性的后果。”他说:“现在已退到最后一道防线了,像1941年的莫斯科城下和列宁格勒城下一样。”无奈之情一语道破。8月19日清晨,苏联副总统亚纳耶夫等人趁戈尔巴乔夫到克里米亚度假之机发动政变,成立紧急状态委员会,发表《告苏联人民书》,宣布由亚纳耶夫代行总统职责,企图挽救濒临崩溃的苏联。这次政变立即遭到了时任俄罗斯联邦总统的叶利钦的反对。他在西方势力和本国群众的支持下,仅用了3天时间,就挫败了政变,迅速控制了局势。

    “八一九事件”犹如最后一根稻草,给了动荡的苏联以致命的一击。“八一九事件”后,叶利钦下令中止苏共在俄罗斯领土上的活动。8月24日,自觉已无力回天的戈尔巴乔夫宣布辞去苏共中央总书记的职务,并建议苏共中央“自行解散”。各加盟共和国的分立势力急剧增长,纷纷宣布独立,苏联迅速走向解体。1991年12月1日,乌克兰在其境内举行全民公决,多数乌克兰人赞成乌克兰独立。12月8日,俄罗斯总统叶利钦和乌克兰总统克拉夫丘克、白俄罗斯最高苏维埃主席舒什克维奇在白俄罗斯别洛韦日丛林会晤,签署了关于建立“独立国家联合体”的协定,并联合发表了告全体人民书,宣布苏联解体。三国元首商议建立“独立国家联合体”,并邀请其他共和国参加独联体。12月21日俄罗斯与白俄罗斯、乌克兰、摩尔多瓦、亚美尼亚、阿塞拜疆、哈萨克斯坦、乌兹别克斯坦、土库曼斯坦、吉尔吉斯斯坦、塔吉克斯坦等苏联11个加盟共和国的元首在哈萨克斯坦首都阿拉木图举行会晤,以创始国的身份签署了《关于建立独立国家联合体协议的议定书》。会议致函苏联总统戈尔巴乔夫,通知他苏联已不复存在。

    1991年12月25日,早已名存实亡的苏联总统戈尔巴乔夫发表电视讲话宣布辞职,并把武装部队和象征无限权力、控制着2?7万枚核弹的核按钮交给了俄罗斯总统叶利钦。19点38分,印有镰刀锤子的红旗从克里姆林宫楼顶徐徐地、却是永久地降下。随后,俄罗斯联邦的红、白、蓝三色旗冉冉升起。它从事实上宣告一个时代就此终结了。第二天,苏联最高苏维埃举行最后一次会议,从法律上宣布了苏联的灭亡。

    七、启示

    俄国历史学家柳切斯基说:“一部俄国史,就是一部不断对外殖民、进行领土扩张的历史。”对外侵略扩张是俄罗斯历史上长期奉行的战略传统。但正所谓成亦扩张,败亦扩张,扩张为俄罗斯带来了称雄世界的领土和资源等物质条件,但也造成了它内政虚弱、经济凋敝和众邻疑惧的致命缺欠。

    基辅罗斯受洗使俄罗斯接受了西方的基督教文明,从而与欧洲建立了联系,获得了一定的欧洲国际社会成员的身份,从而具备了欧洲文明的特征。但是,由于俄国长期受到东方专制文明的影响,加上地理与经济社会发展的封闭性和缓慢性,产生了俄国与欧洲国际体系的较大差异,需要特别指出的是,俄国的大国成长正是在这种差异性与同一性中展开的。俄国的社会性成长没有离开西方基督教社会的基本规范,却以独特的国际政治社会化形式形成了俄国大国成长的独特模式。

    列宁在参与苏联成立初期的社会主义建设时曾意味深长地指出:“我们还要进行多少顽强繁重的工作,才能达到西欧一个普通文明国家的水平。”十月革命已经过去快90年了,作为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的苏联非但没有达到“西欧一个普通文明国家”的发展水平,相反却被断送了整个国家的前途和命运。在此视角下,回眸苏联70年历史兴衰盛亡,也许被忽略之处在于那个在全球化早期背景下的“接合部文明构架”的出发点;成功之处在于布尔什维克人充分运用接合部文明形态所提供的一切机遇与条件,实现了革命转变;而缺失之处则在于革命成功后,布尔什维克人将胜利的成果过度意识形态化,孤立地从社会形态更替的角度来提出问题和进行战略设计,尤其是忽略了文明独特性对历史进程的深刻制约性,忽略了文明制约下反工业文明的倾向,以及对市场经济与民主体制的排斥。或许,处于不同地域文明背景与传统之下的社会发展道路总有其不可替代的独特内容和逻辑。

    2002年,什?姆?蒙恰耶夫和弗?姆?乌斯季诺夫在其撰写的《苏维埃国家史》一书的结语中也认同这个观点:“历经了多年对苏联历史的否定,今天终于合乎规律地在千百万人的心中产生了一种意识:不能否定苏联70年的历史。”

    [记住网址  龙腾小说 ltxsba.com]
没看完?将本书加入收藏我是会员,将本章节放入书签复制本书地址,推荐给好友获取积分章节错误?点此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