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书签 | 推荐本书 | 返回书页 | 我的书架 | 手机阅读

龙腾小说吧 -> 历史军事 -> 大国崛起

第158节:第八章 俄罗斯(18)

上一页        返回目录        下一页

    斯大林时代的社会主义建设

    列宁逝世以后,斯大林继任苏联领导人的职务,开始了近30年的执政历程。龙腾小说网 ltxsba.com在他的领导下,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取得了巨大的成就,重新回到了世界强国的前列。

    刚刚遭受了战争摧残的苏联可谓百废待兴,重建任务十分艰巨。1925年12月18日~31日,苏联召开了联共第十四次代表大会。斯大林代表党中央作政治报告,宣布国民经济恢复期结束,国家将迎来工业化建设的新时期。他提出要把俄国从农业国变成能自主生产一切必需装备的工业国,并且要求将苏联工业化的重点首先放在发展重工业和机器制造业上。以此为起点,苏联开启了工业化建设的进程。联共十四大之后,斯大林又不断发表文章和演讲,阐述苏联社会主义工业化的纲领。他认为,苏联处在资本主义国家的包围之中,一旦落后,就必然挨打,甚至成为资本主义世界的附庸。因此,必须高速发展国民经济,建立独立完整的社会主义经济体系。他指出:“工业化的中心、工业化的基础,就是发展重工业。”在他看来,苏联可以充分发挥无产阶级专政的行政指令优势,集中调动人力物力资源,从优先发展重工业开始实现工业化。

    俄罗斯历史上一直是传统的农业国,不仅农业人口比重很大,而且农业经济始终处于比较落后的状态。尽管从19世纪60年代之后,俄国保持了长期的较高的发展速度,使工业基础初步建立,在一定程度上缩小了同欧洲主要列强的差距,但这种发展还是远远不够。特别是农奴制残余势力和封建专制统治依然存在的现实更阻碍了整个俄国社会的正常运转。直到1917年2月爆发革命前,俄国仍然是一个尚未完成经济现代化的落后的农业国家。因此,如何改造封建色彩浓厚的村社经济,使它走上社会主义现代化的道路,成为摆在苏联领导人面前的一个历史性任务。1927年底召开的联共第十五次代表大会专门就农业问题进行了讨论。斯大林指出:苏联农业的发展速度和状况不能令人满意,解决农业问题的出路在于把分散的小农户联合起来,建立以公共耕种制为基础的大农庄。这样就可以利用农业机器发展规模化的现代农业。1927年~1928年,苏联发生了严重的粮食收购危机。斯大林认为主要是由于富农囤积居奇造成的,因此,更加坚信实行农村集体化是必要的。他宣布:“从1929年夏季起,我们进入了全盘集体化阶段,开始了向消灭富农阶级的政策方面的转变。”就这样,伴随着轰轰烈烈的农业集体化运动的深入开展,苏联的富农阶级作为一个社会阶层很快就从地球上彻底消失了。

    根据联共中央十五大作出的决定,苏联从1928年10月开始实施国民经济发展的第一个五年计划,结果提前9个月实现了预定目标。随之进行的第二个五年计划同样提前完成了任务。到第二个五年计划结束时,苏联基本实现了国家工业化,社会主义的国家所有制和集体所有制在各个经济部门都确立起来,资本主义经济受到抑制,小商品经济得到改造。两个五年计划期间,苏联共建成6000多个大企业,建立起飞机、汽车、化工、重型和轻型机器制造业等部门。1937年,苏联机器进口的比重仅占国内需求的0?9%,基本停止了外国设备的进口,工业发展呈现出高度的自主性特点。到1940年,苏联年产钢1800万吨,煤炭1?6亿吨,石油3100万吨,发电483亿度,拖拉机、联合收割机和汽车的产量占世界第一位。尽管苏联人均国民生产总值仍远远落后于美国和西欧资本主义国家,但工业生产总值比1913年增加了近7倍,在世界工业总产值中所占比例从1913年的2?6%上升到10%,超过英、法、德,跃居欧洲第一位,仅次于美国,居世界第二位。苏联在日益增长的军事威胁下,以难以置信的努力,取得了工业化的大步前进,并为日后战胜德国法西斯奠定了基础。

    在农业方面,经过两个五年计划之后已经实现农业集体化,从根本上改变了传统农业的经营方式和组织结构。加入集体农庄的农户已占农民总数的93%,划归集体农庄的土地已占99%,全国播种面积1?35亿公顷,比1928年增加10%,全苏农业总产值比1913年增长34%。黑麦、小麦、燕麦和亚麻纤维的产量跃居世界第一位,皮棉产量上升到世界第三位,其他农牧产品在世界所占比重也都大大增加。农业集体化是保证加速实现工业化的最重要条件,它的顺利完成,不仅保证了工业化所需的商品粮,每年还为城市提供1500万~2000万劳动力,使苏联的工人数量由900万增至2400万。

    [记住网址  龙腾小说 ltxsba.com]
没看完?将本书加入收藏我是会员,将本章节放入书签复制本书地址,推荐给好友获取积分章节错误?点此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