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书签 | 推荐本书 | 返回书页 | 我的书架 | 手机阅读

龙腾小说吧 -> 历史军事 -> 大国崛起

第110节:第六章 德意志(12)

上一页        返回目录        下一页

    总体来说,俾斯麦是一位非凡的人物,具有极为强烈的功名心,是一个重视行动,讲究现实,为达目的不择手段,意志坚强,富有感情,并且性情暴烈,干劲十足的人。龙腾小说网 ltxsba.com他的军旅生涯并不成功,大学时光也都被花在酗酒和女人上,他的外交经历也没有为他赢得什么朋友,但他的确拥有那个时代很少有人拥有的才能:他具有估量对手的超凡能力,是一位第一流的政治家;他还有一个赌徒的直觉,知道何时下注,何时离桌。与大多数普鲁士保守主义者不同,他了解德国民族主义的暗潮涌动,并看到了普鲁士或者顺潮流而昌,或者逆潮流而亡的历史命运。

    1862年9月,俾斯麦出任普鲁士首相。他当时就已认定,德国统一已是无法阻挡的历史潮流。在这种形势下,由普鲁士掌握统一运动的领导权不仅可以阻止“自下而上”的革命威胁,保存普鲁士君主政体,而且可以保证容克地主的特权地位,因此是顺应这一历史潮流的最有利的方式。同时,俾斯麦还清楚地看到,无论是德意志各邦的统治者,还是俄、法两个大国,都不愿看到德国实现政治上的统一,前者惧怕丧失自己的政治特权,后者则把保持德国的分裂当成自己在欧洲事务中取得政治优势的重要条件。有鉴于此,俾斯麦特别欣赏著名军事理论家克劳塞维茨的观点,认为实现德国统一的道路只有一条,那就是:“通过剑,由一个邦支配其余各邦。”1862年9月30日,出任首相不久的俾斯麦在普鲁士议会上发表了著名的“铁血演说”,他声称:“当代的重大问题不是通过演说和多数人的决议所能够解决的,而是要通过铁和血。”正是沿着他所指引的方向,德意志发动了三场王朝战争,开始了实现统一的历程。

    一石二鸟的德丹战争

    俾斯麦上台以前,普奥之间的关系就已经日趋紧张。俾斯麦力图把德意志两大强权之间纯粹的权力和利益之争尽可能同德意志民族问题联系在一起,把奥地利突出成阻碍和破坏德意志民族统一的力量,而把自己充作民族运动的“矛尖”。

    1863年秋,当俾斯麦发现重新激化了的石勒苏益格—荷尔斯坦因问题,是同德意志民族运动和自由主义的努力紧密联系在一起时,他就立即介入了这场民族运动。问题涉及的是石勒苏益格、荷尔斯坦因和劳恩堡三个易北河公国地区,后两个地区的居民基本上是德意志人,而前一个地区却杂居着德意志人和丹麦人。根据1852年由英、俄、法、瑞典、丹、奥和普共同签订的《伦敦议定书》,这三个公国同丹麦结成同盟,而荷尔斯坦因和劳恩堡同时也是德意志联邦的成员。但丹麦的民族运动却力图将这些公国纳入丹麦的版图,而德意志联邦则要求按照德意志的意愿解决石勒苏益格—荷尔斯坦因问题。1863年11月,丹麦议会通过新宪法,加快推行合并石勒苏益格的计划。这无疑将两国民族运动的矛盾冲突推上了新的高峰。就在丹麦新宪法通过两天后,丹麦国王去世,新王签署批准《丹麦—石勒苏益格新宪法》。但他对石勒苏益格—荷尔斯坦因的继承权却没有得到当地社会各阶层的承认,于是引发了关于公国王位继承权的争执。这激起了整个德意志民族感情的巨大浪潮,要求对丹麦采取强有力的行动。在这种形势下,俾斯麦采取了明智的策略。他打出维护1852年《伦敦议定书》的旗帜,堂而皇之地避免了英、法、俄等国的干涉。他还拉着奥地利一起行动,既可以掩饰普鲁士吞并两公国的野心,又能使奥地利紧随普鲁士的政策,从而使普鲁士掌握德国统一运动的领导权,也为日后发动对奥战争埋下了引线,真可谓一举三得。经过周密策划,普奥两国于1864年2月联合进攻石勒苏益格,迅速击败了丹麦军队。丹麦政府在求援无望的情况下,被迫签订了《维也纳和约》,将三个公国交给了普奥两国。

    德意志各中、小邦一直呼吁由奥古斯滕贝格公爵为三公国地区的公爵,奥地利稍后也予以支持。俾斯麦却独排众议,坚决反对这种做法。因为他相信出现一个独立的诸侯不会给德意志统一带来任何好处,相反如果石勒苏益格—荷尔斯坦因成为诸侯独立邦并获得联邦和国际列强保证的话,就会形成一种原则范例,即必须保证德意志联邦中所有中、小邦的独立地位,而这是普鲁士所不愿看到的。普鲁士不仅不能统一“小德意志”,甚至也无法实现普鲁士在北德意志的霸权。1865年8月4日,普奥签订了关于共管易北河诸公国的《加斯坦因协定》,规定石勒苏益格由普鲁士管理,荷尔斯坦因由奥地利管理,而小小的劳恩堡公国干脆以250万塔勒的价格卖给了普鲁士。

    [记住网址  龙腾小说 ltxsba.com]
没看完?将本书加入收藏我是会员,将本章节放入书签复制本书地址,推荐给好友获取积分章节错误?点此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