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书签 | 推荐本书 | 返回书页 | 我的书架 | 手机阅读

龙腾小说吧 -> 历史军事 -> 胡雪岩全传

第362节

上一页        返回目录        下一页

    左宗棠却不知怎么,笑容尽敛,忧形于色,“雪翁,”他说,“我有时想想很害怕!因为孤掌难鸣。龙腾小说网 ltxsba.com论天下之富,苏、广并称,都以海关擅华洋之利。如今江苏跟上海有曾、李,广东又为曾氏兄弟饷源。郭筠仙虽然官声不佳,但如金凌一下,曾老九自然要得意,饮水思源,以筹饷之功,极力维持郭筠仙,亦是意中之事。照此形势,我的处境就太局促了!雪翁,你何以教我?”

    这番话,左宗棠说得很郑重、很深,胡雪岩亦听得很用心、很细。话外有话、意中有意,是有关左宗棠的前程,也可能有关自己利害的一件大事,不宜也不必遽尔回答,便以同样严肃的神色答道,“大人看得很远,要让我好好想一想,才能奉答。”

    “好!请你好好替我想一想。”左宗棠又说,“不足为外人道。”

    “当然!”胡雪岩神色凛然,“我不能连这个道理都不懂。”

    “是,是,”左宗棠歉疚地,“我失言了。”

    “大人言重。”胡雪岩欠一欠身子,“等着见大人的,只怕还很多,我先告辞。”

    “也好!”左宗棠说,“以后你来,不必拘定时刻,也不一定要穿公服。

    还有,刚才我跟你谈的那件事,不必急,且看看局势再说。“

    九局势的发展,在在出人意表。第一,常州在李鸿章部下郭松林、刘铭传、周盛波、张树声等部,及常胜军戈登的合力猛攻之下,于四月初六城破,接着久守镇江的冯子材进克丹阳。大家都以为这两支军队会师以后,一定乘胜西趋,直扑金陵,为曾国荃助攻。哪知李鸿章尽管朝旨催促,却以伤亡过重,亟须整补为名,按兵不动。这是为左宗棠、胡雪岩所预料到的,李鸿章不愿分曾国荃一心想独得的大功,有意作态。第二,天王洪秀全病故天京,其十六岁长子洪天贵福嗣位称幼天王。

    消息外传,都知道曾国荃成大功在即,颇有人高吟杜少陵的“青春作伴好还乡”,作乱后重整家园之计,而京里重臣、京外督抚,有良心,肯做事的,亦都在默默打算,曾国荃一下金陵,所得资财,足可用来裁遣将士,恢复地方。固然,金陵所得,必是用于江南及湘军,但应解的协饷,可以不解,就等于增加了本地的收入。

    象左宗棠就是打着一把如意算盘,认为曾国荃一克金陵,广东便将夏成浙江的饷源。他曾跟胡雪岩谈过,到那时候,要专折奏派他到广东去会办厘捐。胡雪岩口头一诺无辞,其实不当它一回事,在他看来,此事渺茫得很,只是不便扫左宗棠的兴,所以只是唯唯敷衍而已。

    * * *在李鸿章所拨借的炮队协攻之下,曾国荃所部在五月底攻占了“龙膊子”,其地在江宁城外东北的钟山之巅,居高临下,俯瞰全城。此地一失,忠王李秀成束手无策了。

    曾国荃用兵,独得一“韧”字,苦苦围困到这般地步,要韧出头了,更不肯丝毫怠慢,下令各营,由四面收束,直往里逼,逼近城下,昼夜猛攻。

    而真正的作用是,借无时或已的炮声,遮掩他挖掘地道的声响。

    金陵围了两年,曾国荃从朝阳门到钟阜门,挖过三十多处地道,有时是“落磐”,挖地道的士兵随死随埋,丛葬其中,有时是为太平军所发觉,烟熏水浇,死者论百计。有一次快成功了,地道内的士兵,忽然发现一支长矛刺了下来,其实是太平军行军休息,随意将矛一插,而清军轻躁没脑筋,使劲将那支矛往下拉,太平军始而大骇,继而大喜,掘地痛击,功败垂成,死了四百人之多,都是朱洪章的部下。

    朱洪章是贵州人,也是曾国荃部下高级将领中唯一的非湖南人。因为孤立其间,不能不格外卖力,免得遭受排挤。曾国荃亦很看重他,一直保到提督衔记名总兵,派他经理营务处。此时再挖地道,由他与记名提督河南归德镇总兵李臣典共同负责。

    从六月初八开始,日夜不停。挖了七天才挖成,填塞炸药,可以作最后的攻击了。曾国荃问问下诸将:哪一营“头敌”,哪一营“二敌”?

    诸将默无一言。便按官职大小,个别征询。官阶最高的是萧孚泗,已经补上福建陆路提督,他依旧沉默,便只好问李臣典了。

    李臣典倒愿打头陈,但要朱洪章拨一两千精兵给他。朱洪章表示:“既然如此,不如我来当头。”事情便这样定局,还立了军令状,畏缩不前者斩!

    六月十六日正午,由朱洪章下令施放炸药。地道中的炸药有三万斤之多,进口之处用巨石封固,另外以极粗的毛竹伸入地道,内用粗布包炸药填塞,作为引线。引线点燃以后,但闻地底隐隐如雷声,却不爆发。天空中的骄阳,

    流火烁金一般,炸药绝无不燃之理,万千清军挥汁屏息,等得焦的不堪。这样过了一个钟头之久,地底连那隐隐雷声都消失了。

    过去亦常有不能引发炸药的事情,这一次看起来又是徒劳无功。各营清军,无不失望,正准备先撤退一批部队,分班休息时,突然间,霹雳之声大作,仿佛天崩地裂似地,太平门的一段城墙,约有二十多丈长,随烟直上,耸得者高,成为闻所未闻的奇观。

    这有个说法。明太祖建都南京,洪武二年始建都城,征发大量民伕,花了四年工夫,方始完工,周围六十一里,不但比北京城周四十余里、西安城周二十四里都大,而且亦是世界第一大城。

    南京城不但大,而且高,平均都在四十尺以上。大与高之外,最大的特色是坚,城以花岗石为基,特为烧制的巨砖为墙,砖与砖之间,用石灰泡糯米浆水砌合。全城告成,再以石灰泡糯米浆水涂敷,所以在城外随便指一处敲击,都会显出白印。五百年来刀枪不入,水火不侵的城墙,毕竟还敌不过西洋的炸药,只是被炸以后,砖砖相砌,过于坚牢,所以才会造成二十余丈长的整段城墙,飞入空中的奇观。后来知道,这段城墙飞出一里多外,裂成数段落地,打死了数百人之多。

    在当时,朱洪章奋身向前,左手执旗,右手操刀,大呼上城,于是九门皆破。有所谓“朱登九将”,除朱洪章、李臣典、萧孚泗以外,还有记名总兵武明良、熊登、伍维寿、提督张诗日、记名按察使刘连捷、记名道员彭毓橘。

    * * *报捷到京,自然要大赏功臣。据说文宗在日,曾有诺言:平洪杨者封王。

    但清朝三藩之后,异姓不王,甚至封公爵的亦没有。因此,亲贸中颇有人反对实现文宗的诺言,形成难题。最后是慈安太后出了个主意,将一个王爵,析而为四,曾国藩功劳最大,封侯,其次是曾国荃,封伯,接下来是一个子爵、一个男爵,封了李臣典和萧孚泗。

    朝旨一下,朱洪章大为不服。论破城当日之功,他实在应该第一,首先登城,生擒勇王洪仁达,占领夭王府。而曾国荃奏报叙功时,却以李臣典居首,据说,当朱洪章占领天王府,看守到黄昏时分,李臣典领兵驰到,自道“奉九帅之命接防”。于是天王府归李臣典的控制,看守到第二天上午八点钟,光天化日之下,天王府无缘无故起火,烧得精光。事后曾国荃奏报,搜索天王府,除了一颗玉玺以外,什么都没有了。

    [记住网址  龙腾小说 ltxsba.com]
没看完?将本书加入收藏我是会员,将本章节放入书签复制本书地址,推荐给好友获取积分章节错误?点此举报